《申论100分的拆解训练》第二节 申论的特点
第二节 申论的特点
一、申论材料的特点
申论材料是模拟新公务员调研得来的资料,这些材料具有来源渠道广、零散无主题、杂乱无章、多种文体表述、风格不一等特点。材料来源渠道包括上级文件、统计报告、新闻报道、内部参考、个人陈述、典型案例、国外现状等。材料零散无主题表现在申论材料反映层面不一、主体事件不集中,观点不集中。材料杂乱无章既表现为编排顺序杂乱无章也表现在其意义不集中可做多向思考和理解。材料多种文体表述是指申论材料有公文、新闻、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口语记录、说明书、故事片段等记叙、说明、议论文体。材料风格不一是指申论材料亦庄亦谐、有严肃的又有活泼的、有冷静的又有热烈的、有疾恶如仇的又有态度暧昧的。
二、申论的基本要求
申论要求模拟的是机关交拟。领导向下级交代工作。
第一题—要求新公务员汇报工作
基本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简要。
第二题—要求新公务员提出建议
基本要求:合理、可行、有条理、简明。
第三题—要求新公务员代拟文稿
基本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述深刻,1000字。
三、申论如何模拟
第一题:下级角度,向领导汇报工作。
要求考生站在下级的角度给上级汇报工作。一般事件汇报200字左右,口语表达1分钟。重要事件汇报350字左右,口语表达2分钟;特别重大事件汇报500字左右,口语表达3分钟。其写作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准确地说,是记叙中的概述。其文体主体是按汇报报告来写的,但因其一般不考报告格式,反而很多学生难以把握。我们把申论第一题的答案的写作形式总体称为汇报稿。
第二题:中干角度,给领导提出建议。
要求考生站在中层干部(一个系统内既有上级领导存在,又有下级供指挥的职位上配备的干部)角度,对领导提出的追问进行深入回答。口头表达建议一般400字左右,2分钟说清楚意思。书面表达建议一般500字左右,作为通知、报告、通告、函、意见等类文种的公文主体呈现,加上文头、文尾部分,制作成公文要控制在2页纸内,体现出机关公文准确规范、精简高效的特征。其写作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其文体主体是按建议报告或通知、通报、倡议书、公开信等形式来写的。从外在看,其形式变化多样,很难掌握,但其实质是说明一件事情的做法,只要做到指导思想清晰、部门分工明确、管理措施得当等,其实是容易答好的。我们把申论第二题的答案的写作形式总体称为申论建议稿。
第三题:上级角度,代领导起草文稿。
要求考生站在上级角度,为机关领导代拟文稿。文稿的长度一般在1000字左右,刚好《人民日报》“千字文”栏目文章的长度,也与人民网“人民论坛”文章长度差不多,如果是电视讲话,口语表达约5分钟,如果是现场讲话,则是一个简明提纲,可以增加个人感受、增加案例、结合实际等,领导讲10分钟、30分钟均可以。
其写作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准确地说,是记叙中的夹叙夹议。其文体主体是按议论文写的,表现为现场讲话稿、电视讲话稿、报纸评论员文章、个人观点稿等多种表现机关态度和观点的文章,我们把申论第三题的答案的写作形式总体称为申论讲话稿。
四、申论作者的特点
申论的作者,是一个虚拟身份的作者,要按照申论要求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因而申论作者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要按工作单位级别定位的特点,如北京市、成都市、宜宾市,就是不同的级别,分别是省部级、副省部级、市厅级。
二是要按工作职责范围定位的特点。如环保部、安监局、教育局。
三是要按职务定位的特点。公务员考试时考生的职务预设多数是分管一个行业的领导身份,如部长、副部长、厅长、副厅长、局长、副局长。公务员考试时考生的职务预设少部分是综合性职位的领导如省长、市长、县长、乡长等。
四是要按时间定位的特点。时间定位既可能是特定工作涵盖的时间,也可能是领导担任某一职位时间。
五是要按事务定位的特点。“关好自己的门,管理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不越位、不非位、不缺位,只针对具体的事汇报工作、提出建议、代拟讲话稿。